来源:建设事业IC卡应用 作者:余晓潭 陈喆 发布时间:2008-12-16 11:32:10 字体:[大 中 小]
摘 要:通过对广东省城市交通智能卡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交通智能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措施,指出政府主导、统一技术标准、市场运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不成规模、亏损运营
交通智能卡属规模经济产业,系统前期投入大、资金要求高,建成一套城市智能交通卡及其交易支撑平台系统,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上亿元,需要一定的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作为支撑才能赢利。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盈利规模,将使运营商陷入入不敷出的恶性循环,无法维持经营和持续发展。对于中小型城市来说,由于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组织和运营方式选择单一、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因素,对交通智能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力不从心,而且交通智能卡系统规模受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公交车数量等客观条件限制(见表三),难以形成规模,势必造成资金浪费,资源闲置,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低下等社会问题。以茂名为例,其发卡量仅1.8万,日均交易量为3000笔。按平均每笔交易2元,交易手续费2%测算,营运公司月收入仅3600元,根本无法维持正常运营。据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目前除了“粤通卡”、“羊城通”、“深圳通”已形成规模效益外,由于受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公交车数量等客观条件限制,广东部分城市交通智能卡长期达不到盈利规模,运营企业因成本压力巨大无法维持正常经营和发展,其中佛山、汕头等部分城市的交通智能卡自开通以来就长期亏损营运。
表三 广东省各城市发展交通智能卡对比表(2006年)
三、 对策和措施
针对当前广东省交通智能卡系统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我国其他省市推行交通智能卡的经验教训,建议采取如下解决措施。
1、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科学实施
交通智能卡的建设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加强协调,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统一指导、监督、协调与管理,加快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市交通智能卡系统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宏观引导,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规范省交通智能卡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对于未建设交通智能卡系统的城市,当地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引导,引导地方相关经营实体采用市场化的手段与全省交通智能卡经营单位合作,按照全省统一技术标准进行系统建设,实现建成时同步纳入全省交通智能卡体系,发挥资源优势,方便人民群众出行,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
对于正在建设中的城市交通智能卡项目,当地政府应暂停项目建设,并引导建设主体吸收全省交通智能卡经营单位入股组建合资公司,按照全省统一技术标准进行系统建设和改造,已投入的资金和设备按照市场化原则处理。
对于已建成投入营运的城市交通智能卡项目,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对各地的交通智能卡项目进行整合,按照统一技术标准改造系统后纳入全省交通智能卡体系,实现平稳过渡,避免投资浪费,降低对公众的影响和冲击。
2、制订全省交通智能卡技术标准,建立市场准入机制
统一技术标准是实现全省交通智能卡“一卡通行”的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统一全省交通智能卡技术标准,才能使全省各交通智能卡系统实现兼容和互联互通。
制定技术标准时,应尽可能以国家行业标准为基础,结合全省实际情况进行本地化,努力建立一个起点高、符合技术发展潮流、改造成本相对较低的全省交通智能卡系统。
3、市场运作,整合现有资源,共同建设交通智能卡系统
广东省交通智能卡系统建设是社会信息化项目,涉及的范围广,关系到千家万户和相关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项目建设和运营应遵循市场规律,采用市场化手段组织与配置资源,实现商业运作,才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互利共赢。可以采取将结算、客服等业务外包,或者组建股份公司的形式,进行资源整合,达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的目的。
以江门为例,如该市自建公交智能卡系统,至少需投入650万元,通过与粤通卡合作,则可减少建设投资270万,营运期的成本、收益也都远优于其自建系统,能更好实现项目干系人互利共赢。
结论
城市交通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庞大系统,它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应用需求复杂且具有市政服务性质,要建立一个“一卡在手,各市通行”的大交通网络,归根结底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二是要统一技术标准,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三是要建立一个被各方接受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综合平衡各方利益,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社会总体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推荐文章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