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的应用与推广 - 中国一卡通网
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的应用与推广

来源:中国一卡通网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3-10-18 10:13:54  字体:[ ]

关键字: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告诉公路联网收费  应用推广  

摘   要:随着高速公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各省高速公路的配套机电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的同时,省内及区域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开始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实施,交通部也专门为规范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发布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来提高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随着高速公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各省高速公路的配套机电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的同时,省内及区域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开始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实施,交通部也专门为规范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发布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来提高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应运而生出现了车牌自动识别系统(License Plate Auto-Recognition System, LPARS)来减轻收费员的操作负担,提高收费员的工作效率,增强路网的通行能力。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的具体操作流程 

  在出、入口收费车道安装车牌自动识别系统。车辆在驶入收费车道检测线圈时,通过车辆检测线圈感应联动,入口车道摄像机抓拍该车图像,车牌识别软件利用二值特征和灰度特征相结合的方式,识别出牌照字符和汉字信息,收费员进行车型判别、输入车型,磁卡读写器将车辆信息(车辆牌照、通行时间、通过站点、收费员信息等)存储到通行券中,另外相关车辆信息还叠加到抓拍的图像上,并存储到车道控制机中。同样在出口收费车道,车道摄像机抓拍该车图像,车牌识别系统自动提取出车牌号码,收费员从司机手中收回通行券,并输入车型,读写器阅读处理通行券(包括抓拍的车牌照与通行券中携带车牌照号码的比对),若出口与入口信息一致,则正常处理,否则,根据该车所携带通行券信息,通过站级局域网及高速公路通信专网,将入口收费站存贮的该通行券的车辆图像调出,进行人工比对、判别、处理。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及推广前景 

  本系统对于新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只要在编写收费车道软件时增加其模块接口,统一安装硬件设备即可,但大多数高速公路的机电工程,在车牌照识别系统研发、定型、批量生产过程中已陆续完工,因此,对已有机电系统的高速公路就要求开发商来解决:一是硬件设备的对接;二是软件改造;三是保证该系统在现有各种复杂工作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

  作为一名河北高速公路管理者,我认为若此系统我省高速公路应用,就要根据我省实际加装车牌识别系统,因为我省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已全面启动,并开始实施,对于新建高速公路我省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既定的全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要求了预留车牌照自动识别系统的相应功能接口,对于已有收费系统的高速公路加装该系统,就应首先选择2-3条收费系统具有代表性的高速公路作为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研究实验路段,完成原有收费车道软、硬件改造升级。在实验成熟、稳定后,方可在全省的高速公路中推广应用。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应用前景:

  一、避免了高速公路使用者倒卡、换卡造成巨额通行费的流失;

  二、解决车流高峰期因出、入口车流瓶颈造成收费站口的交通堵塞问题;

  三、解决了因工作人员作弊造成的收费站口应收款流失问题;

  四、以简单的方式完成车辆信息自动化查询;

  五、为今后不停车收费奠定必要的硬件基础。

  同时,作为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广泛应用必将大大加速ITS进程,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存在的问题 

  一、识别率有待提高。一些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在安装了车牌识别系统后感觉不尽如意,认为每车道识别软硬件花费得几万元,还存在拒识、误识等现象,同时造成因为车牌照辨别不清与司乘人员产生各种纠纷,这样花的钱就得不偿失了,这势必要求设备厂商进一步改进车牌识别系统,提高车牌识别率。

  二、整个路网识别系统应统一设备、统一软件,避免出现识别算法不一,造成在路网内出入口车牌识别不一致,再需人工进行判别,无形中增加了收费员的工作量。

  三、对于现有新型车牌和特殊车牌(军车、临时车牌照),只能依靠收费员输入车牌号码,但系统仍需考虑怎样避免收费员在操作过程的作弊行为。

  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轿车逐步进入家庭,车辆的增加,车牌照必将会有新的变革,要求车牌识别厂商提供有力的售后服务保障,仅需简单的软件升级即可应对新的变革。

更多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推荐文章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