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移动支付发展浅析 - 中国一卡通网
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智能卡移动支付发展浅析

来源:中国一卡通网  作者:肖 波  发布时间:2009-11-30 11:53:35  字体:[ ]

关键字:移动支付  智能卡  IC卡支付  NFC  

摘   要:本文重点阐述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几种产品模式、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探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移动支付发展需要依托产业标准的制定和统一,结合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剖析其未来发展的必然性。

    与传统商务相比,移动电子商务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移动支付作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但可以应用于移动电子商务领域,还可以直接应用在传统商务环境中。本文重点阐述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几种产品模式、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探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移动支付发展需要依托产业标准的制定和统一,结合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剖析其未来发展的必然性。

    一、移动支付发展历程

    根据手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商业模式的变迁,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阶段一:短信+IVR支付

    移动支付通过短信、IVR(互动语音应答)作为支付信息流载体。其中,短信支付是短信和彩信业务的扩展,IVR是语音通信业务的扩展,这些业务门槛低,模式简单。持卡人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账户绑定,通过短信支付,该模式目前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达到1800万的用户规模。

    阶段二:WAP+手机客户端软件支付

    WAP解决了短信输入繁杂和短信中密码明文显示的问题,支付完成时间也大大缩短。结合手机客户端软件,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支付业务,相对短信支付用户体验更好。

    阶段三:智能卡移动支付

    智能卡移动支付通过将手机与智能IC卡有机结合,利用集成在移动终端上具有非接触功能的智能IC卡作为支付信息载体,通过NFC(近距离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分别实现非接触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功能。智能卡手机现场支付的交易流程与金融IC卡的传统金融交易(非接触式)模式基本一致。远程支付功能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与用户交互,操作更加便捷。

    二、移动支付技术模式分析

    目前,现场移动支付通用的无线通信标准均采用RFID技术。RFID系统使用的通信频段范围为9kHz~5.8GHz。国内在支付领域主要有两个信号频率:13.56MHz和2.45GHz。根据多年来国内外的实践.高频段的13.56MHz作为非接触式支付应用的国际通用频率,已被绝大多数应用组织以及相关厂商所接受,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近两年在支付领域出现的2.45GHz属于微波频段,原来主要应用于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其优势在于受各种强电磁场的干扰较小,识别距离较远,标签可以设计得很小,但成本较高,目前市场应用的可行性以及相关技术的稳定性尚待检验。

    NFC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采用13.56MHz频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这项技术最初只是RFID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合并,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采用NFC技术的移动支付标准兼容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可被符合PBOC 2.0标准的POS机具受理。

    三、移动支付产品模式分析

    1.移动支付产品形态

    目前可以通过独立芯片、智能SD卡、手机SIM卡种载体搭载不同应用实现移动支付。现阶段利用这些载体实现了智能SD卡、iSIM、SIMPass和NFC手机等四种解决方案。中国移动推出了RFID—SIM的产品。

    在上述几种产品形态中,智能SD卡、独立芯片的NFC手机以及ISIM产品可脱离SIM卡,完全基于金融账户,开展支付应用,而移动运营商在这些产品模式中主要承担无线通信的职责。随着移动互联业务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客户细分,发展不同类型的移动增值服务。未来上述产品模式的发展将主要取决于合理的商业模式设计,以及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发卡银行和中国银联等的资源整合的效率以及总体推动力度。

    SIMPass产品以及RF1D—SIM产品主要基于手机SIM卡中的芯片,移动运营商对客户的控制以及应用的把握更为直接,对提高其用户的忠诚度和品牌粘性更为有利。一方面,移动运营商在相关资源和成本的投入方面动力较强,即使最终所带来的商业价值较为渺茫,也依旧会不懈努力;另一方面,真正与支付直接相关的金融体系则有可能因为对此种模式的政策合规性、产品安全性以及客户的服务质量等疑虑而采取更为谨慎小心的合作态度。

    2.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劣

    目前,NFC手机和智能SD卡产品均采用金融标准的安全芯片作为信息载体,业务模式和支付流程采用金融支付的相关安全机制来实现。但NFC手机目前处于发展初期,支持的手机型号少,覆盖范嗣较小,且未发布统一的技术标准,手机厂商还没有大规模跟进。智能SD卡在远程支付上效果较好,容易被市场接受,但在现场支付时,需要通过外挂异形卡的方式解决。iSIM卡产品通过贴膜的方式使安全支付载体与SIM卡分开,金融机构可以对安全支付载体有效控制,在现场支付方面效果较好,但远程支付受制于数据短信的通讯技术,当前只能实现信用卡还款、缴费充值等部分简单的远程支付,扩展性有待提高。SIMPass产品主要是从移动运营商的角度出发,对合作伙伴的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考虑不多,安全支付载体与SIM卡合一,不利于金融机构对安全支付载体的安全管理;现场支付方面效果较好,远程支付与iSIM产品面临同样问题

    四、移动支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已有超过7亿的手机用户,是世界最大的移动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就用户规模及应用领域而言,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但需要产业链各方的协作、金融监管政策的支持、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用户理念的培养,以及发展普及过程中所产生的巨额投入,给移动支付的发展路径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1.移动支付发展面临的问题

    (1)政策指引问题

    移动支付需要金融行业和移动通信行业合作共同推进。目前,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和工信部尚未对移动支付的定位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市场各方对移动支付日后的发展趋势和业务模式的看法存在分歧,影响其合作推进。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引对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

    (2)移动支付标准不统一

    当前,移动支付行业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标准化,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所有厂商都按照自己的标准各行其事,会错失在初期制定行业标准的机会,致使以后更难统一。

    (3)成本投入问题

    移动支付业务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主要是手机终端改造成本和现场支付受理环境改造成本。前者由于多种支付解决方案共存,其产业链构成和商业模式有较大差异,但其发展方向可能倾向于客户发展主体作为主要承担方;后者将随着国内金融IC卡的发展,逐步得到解决。

    (4)受理环境兼容问题

    移动支付同时支持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在金融领域,现场支付采用符合ISO14443规范的通信协议,使用13.56M通信频率。目前国内受理非接触IC卡的POS终端都符合此标准。RFID —SIM产品的2.45GHz通信频率标准则可能造成未来受理环境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甚至阻碍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5)行业卡整合问题

    当前国内的行业卡发市场秩序很不规范,各行业的标准不统一,行业IC卡领域存在资源浪费等现象。移动支付采用金融IC卡,支持多应用特性,从节约资源和百姓方便角度出发,有必要将行业卡向手机整合。如何突破行业壁垒,实现跨行业互联互通是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2.移动支付发展建议

   (1)统一思想完善金融政策框架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业务,尚缺乏明晰的行业规范,包括准入政策、监管政策、资源共享、服务质量保障、服务规范制定等都需要有明确规定,移动支付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政策瓶颈”。近年来,《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的出台,为电子化支付在政策和法律地位方面奠定了基础。随着人民银行在电子货币管理以及清算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推进,将会对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产业联盟形成统一标准

    移动支付与其他移动增值新业务不同,业务涉及面广泛,其产业链由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芯片制造商、手机厂商、最终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在这条产业链中,呈现了“共存共荣” 的局面,无论哪一环节落后,移动支付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产业联盟的形式,集中各方资源,通过集体智慧,共同研究确定适合移动支付发展的相关标准。在标准的指导下,“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移动支付金融标准化

    移动支付作为IC卡支付和互联网支付的综合与延伸,应以银行卡账户为基础。目前,国家在银行卡发卡主体和运营资质上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进入流通领域合法化的电子货币只有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其他任何行业支付产品只能在行业内使用,不能进入流通领域,在使用上也达不到联网通用的要求。

    为确保移动支付的普适性,所开展的支付模式应符合金融标准,最佳方案是采用人民银行发布的相关金融标准。在账户管理、资金结算等涉及金融安全方面采用现有金融体系的资源及机制,规避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4)合理的商业模式创新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移动支付行业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提供更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金融机构应立足金融支付账户。为用户提供包括远程支付与现场支付在内的完整移动支付服务。运营商应立足于手机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打造基于远程和现场支付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为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和综合信息服务。产业链的其他各方需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推动商业模式、制造工艺、产品形态等的突破。只要各方能在符合国家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积极探索移动支付各环节的创新工作,一定能创造出国家认可、市场接受、客户满意、多方共赢的移动支付产品。

    (文/中国银联产品创新部助理总经理 肖 波)

更多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推荐文章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