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科技 > > 正文

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发生地震的区域有什么特点?地震自救指南

时间:2022-06-02 16:38:53 来源:现代青年网 发布者:DN032

地震来临怎么办?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

在室内

◆居家◆

假如你在卧室

千万别钻床底下。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悬挂物。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躲避,以防悬挂物落下被砸伤及电源线着火。

不进衣柜躲藏。唐山大地震时,有人钻进衣柜躲藏,几天后被救援队发现时,人是完好的,但因窒息死亡了。

假如你在客厅

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客厅宽敞明亮,可以作为地震中的安全转移地带。很多人习惯将逃生用具锁在柜子里,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使用。

假如你在卫生间

此处最安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在卫生间,那么你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地震时,尺度越小的房间越安全。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

水源很重要。守着水源是卫生间的一大优势,唐山大地震中,有人靠水维持了很长时间。

莫要扎堆。都知道卫生间最安全,但地震发生时,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进卫生间,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几率。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安全,人员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以在震后及时展开救援。

◆在高楼里◆

远离高层楼的窗户。发生地震时,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现在的楼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砖起到的作用是隔风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时,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千万不能坐电梯。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搭乘电梯。一旦断电,人会被困在电梯里出不来。若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电梯一旦停下,迅速离开。

往哪儿跑要看情况。地震发生后,一定要往楼下跑吗?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对身处高楼层的人而言,原则是就近——离地面近就往地面跑,离楼顶近就往楼顶跑,总之,“见天见地”都能够和外界接触,相对更安全。

确认是逃生通道还是过火通道。逃生时,一定要走逃生通道。现在的高楼在设计时,有的设计了专门的过火通道,是用于疏通火情的,千万要分清楚。

逃生绳使用分人群。有的家庭备有逃生设备,比如速降绳,使用时一定要在一轮地震波结束后的平静期。另外,使用速降绳的人一定要经过训练,速降过程中需要脚的借力支撑,否则跟跳楼没什么区别,只是多了根绳而已。

◆在低层楼房里◆

砖混楼更容易坍塌。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砖混结构楼房的主要承重材料砖砌体为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较差,框架结构稍胜之。地震发生后,住在砖混老楼里面的人应更主动地寻找机会,迅速撤离。

一定要按顺序逃离。救援人员在2008年汶川地震现场救援时发现,一些楼内的遇难者倒在过道、楼梯或屋门口附近。这表明地震时人们向外逃,但是还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地震时,群体逃生不要拥挤,一定要按顺序逃离,前面的人尽量为后面的人留下逃生时间。

处于低楼层也不能跳楼。住在二层、三层的居民,也不要随意选择跳楼逃生,跳楼不仅会造成骨折,还可能被高处坠落的重物砸伤。

◆在公共场所◆

在影剧院,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如发生火灾,要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柱子边或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过后,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在教室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等地震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若体育场正在进行比赛,组织方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观众应有组织地向外疏散。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被关在电梯中,应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值班人员联系、求助。

在户外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时,人们都会有扶靠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水泥预制板墙、门柱倒塌,造成不少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大建筑物,以及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化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

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街道等危险之地。

如果正在开车,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并让出道路中间部分。应注意收听广播,如果附近有交警,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如果正在行驶的公共电车、汽车上,要抓牢扶手并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

在山边、陡峭倾斜地段,可能会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等次生灾害,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可能有遭遇海啸的危险。应通过手机、收音机、电视机等了解信息,并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都要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

在废墟中

大地震过后,被埋压者一定要稳定情绪,等待救援,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应设法把双手从埋压物中抽出来,寻找身边的食物和水,维持生命。

被埋压者要尽量挪开面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尘土,保持呼吸畅通。闻到异味或灰尘太大时,应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在废墟中,要尽量避开身体上方不牢固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可适当搬开身边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可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不要使用明火。

听到声音时,可用石块敲击水管、墙壁,也可吹响哨子发出求救信号。

被埋压者要注意保存体力,在其他求救方式都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求救。

被救出后,应按照医生的要求,注意保护眼睛,因为长时间处在黑暗中的眼睛不能受强光刺激。获救者进水进食不宜太多,要遵医嘱,以免肠胃受到伤害。

关于地震,你知道多少?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地壳有时会出现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引起地球表层振动,就是地震。地球上每年发生500多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地震太小或太远,人们感觉不到。当地震达到一定强度,发生在有人类生存的空间且人们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时,便可造成灾害。

地震灾害特点

地震灾害有三个特点:突发性,人们对绝大多数地震还不能作出临震预报;瞬时性,地震在瞬间发生,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可能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伤亡大,地震可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尤其是夜间的地震。地震还易引起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等次生灾害。

震源、震中及震源深度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做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公里至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简称烈度,即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我国地震烈度划分为十二度:小于三度,人无感觉;三度,少数静止的人有感觉;四度至五度,门窗作响、吊灯摇晃;六度,人们仓皇出逃,房屋损坏;七度至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度至十度,房屋破坏或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度至十二度,毁灭性破坏。

8张图24字口诀教你地震来了这样做

防震应急,平时应做哪些准备?

采取安全加固措施

认真查看房间内的各类物品,设想地震发生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找出那些可能伤人的物品,并采取安全加固措施,提高室内安全程度。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倾倒,固定柜门,防止物品掉下伤人,将重物低位存放,保管好危险物品,准备消防灭火器具。

准备一个应急包

人们可以在家中准备应急包,储备一些应急物品,放在方便取用的位置。应急包内应有饮用水,有无需冷藏、烹饪的食品,有应急灯和备用电池,有便携式收音机,有常用药品和纱布,有口哨和毛毯等。一些重要的文件和物品也可以放在应急包内。

制定应急预案

家庭、学校或企业都应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抢救计划。确认工作职责,并明确家庭、学校或企业的安全部位,以便在地震发生时可以躲藏、避难。

学习自救、互救知识

平日里,应认真学习并掌握地震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应急逃生能力。

震后避难,应注意什么?

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脱离危险的人们不要回到危房中去,因为余震随时可能发生;要尽可能远离废墟,那里有碎玻璃、钉子等,易使人受伤;不要到处逛,因为灾后环境恶劣,有毒气体泄漏、水灾、火灾等都可能发生。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大地震时,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通过携带的手机、收音机等了解信息,掌握正确的信息。相信政府直接发出的官方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不轻举妄动。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低限度。因地震造成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应采取避难措施。

避难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对于病人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平时,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防震棚要搭在安全处。地震发生后,若条件允许,人们应去附近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躲避。若需搭建防震棚,则要搭在空旷、干燥、地势较高的地方,远离高压线、危楼等。人们应遵守安置点的秩序,注意防火。

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人们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喝未煮沸的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发生地震的区域有什么特点?

气候特征

1.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于季风性气候区,尤其是冬夏两季,气温分布差异很大。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温差近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在我国,冬天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天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2.降水和干湿地区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是我国降水量分布的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那因为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这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此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标签: 发生地震怎么办 发生地震的区域 地震来临怎么办 地震自救指南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