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 - 中国一卡通网
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

来源:中国一卡通网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4-06-25 11:01:47  字体:[ ]

关键字:生物识别  指纹识别  人脸识别  发展趋势  

摘   要:生物识别这个概念并不陌生,生物识别包括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从目前来看,指纹识别相对成熟,面部识别在最近越来越流行,虹膜识别和静脉识别的优点弥补指纹和面部的不足,但是还受技术的局限,应用还不广泛。但是,对于生物识别的未来发展,大家都十分看好。

  生物识别这个概念并不陌生,生物识别包括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从目前来看,指纹识别相对成熟,面部识别在最近越来越流行,虹膜识别和静脉识别的优点弥补指纹和面部的不足,但是还受技术的局限,应用还不广泛。但是,对于生物识别的未来发展,大家都十分看好。  

  清华大学教授苏光大在近日由中科院自动化所举行的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沙龙上就作出了如此判断:“生物识别技术在许多行业已经开始应用,当前已进入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确实,生物识别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手机、门禁、支付宝等中都出现了生物识别的身影。

  生物识别应用范围扩散

  “生物识别赋予计算机自动探测、捕获、处理、分析、识别数字化生物特征信号的高级智能,即‘能看会听’。”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孙哲南说。

  据孙哲南介绍,生物识别图像包含点、线、区域、纹理等,类型多样,类别繁多。同时,其统计和结构信息、局部和全局信息十分丰富,对于微妙的差异,能够以图像、视频、语音等各种信号形式进行体现和描述,因而是一个典型而又复杂的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认知和神经计算问题。

  回顾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苏光大认为可以将其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是生物识别技术的萌芽阶段,以1965年研究人员设计的人脸识别系统为代表,开启了生物识别技术的新时代;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特征脸人脸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标志着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式起步;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世界各国意识到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价值,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2008年,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北京奥运会,标志着人脸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据了解,我国有关部门建立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数据库,到2008年时已达到千万人,2011年提升到上亿人,2013年,有关部门已着手建立基于三维的目标人脸识别系统。

  此外,苏光大透露,目前公安部已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户籍查重,人脸识别也已逐步应用于视频图像侦察,且效果明显。比如,某市对全市612.3812万张二代身份证上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共查出了1.2314万对重复户口,并查出8名网上逃犯。

  孙哲南指出,生物识别技术既是模式识别等学科领域的前沿方向,也是保障国家和公共安全的战略高技术,同时,还是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广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产品在边检通关、居民证照、公安司法、金融证券、电子商务、社保福利、信息网络等公共安全领域以及门禁、考勤、学校、医院、场馆、超市等民用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成为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2011年国际市场销售额达50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100亿美元。”孙哲南说。

  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前景,也吸引了企业的关注,部分企业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开发非常重视,专门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技术应用从掌纹、人脸、DVA、足迹、笔记等识别技术一应俱全。

  以上这些技术在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应用系统、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验信息管理系统、全国打击拐卖儿童DNA比对系统等项目中都是非常关键的。

  苏光大在参加上述活动的发言中也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蛋糕很大,只是需要进一步拓展。”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几十家企业在进行市场深度开发,并成立了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人脸识别检测速度有待提高

  据苏光大介绍,现在多数人脸识别系统实现的人脸图像检测速率为90幅/秒,当人脸在水平±45°之间变化的时候,可通过多部摄像机实现并行人脸检测与识别,达到了接近水平±15°之间变化的高识别率。同时,还具备应用于手机的无线人脸识别和眼镜摘除识别功能。

  这并没有达到苏光大的满意程度。据了解,目前,苏光大正带领着一个20余人的团队,对生物识别技术进行新的攻关。

  苏光大表示,中国有海量视频监控设备,如何在视频中快速捕捉有效人脸并确定其身份,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这会带来大量的比对任务。因此,超分辨率超高速人脸重建和识别意义重大。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再解答一道难题——实现超分辨率高速人脸重建和识别。”苏光大说。

更多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推荐文章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