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科技 > > 正文

现有规范中氢能仍属“危化品” “国家级规范”缺位深度束缚氢能发展

时间:2021-07-27 21:46:23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者:DN032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区市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氢能产业园遍地开花。随着国家级氢能标准GB50516的修改发布,越来越多的城市在等待国家级氢能规范出台。

有专家表示,现在氢能发展越发“无序”,在氢能发展的热潮中,有资本、有企业、有“游击队”,但是由于国家级规范尚未出台,氢能的能源属性尚未纳入能源范围,现在行业发展已经走到了瓶颈期,亟需发布新规范来实现突破。

现有规范中,氢能仍属“危化品”

“应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制订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范,完善配套标准法规和支持政策。”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曾在中国汽车论坛上发言称。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5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可减排7亿吨二氧化碳。目前,中国氢能产量为2500万吨左右。截至2020年底,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建成加氢站128座,投入运营101座,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氢能,尤其是可实现低碳甚至是零碳的绿氢,作为清洁能源之一,潜力正在释放,我国已有20多个省、46个城市开始制定关于氢产业的战略规划。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看来,长期来看,氢是零碳能源,其能量密度是汽油的2—3倍,是人类的“终极能源”。从中近期来看,氢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媒介,其在储能、化工、冶金、分布式发电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是时至今日,我国的氢能属性仍划归在危化品生产领域,必须进入化工园区制氢,同时还需取得危化品生产许可证。

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将氢气作为危化品进行管理,应用领域局限在化学品,不利于氢能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需加强对氢能的认知

作为二次能源,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终端清洁、用途广泛等多重优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能源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少专家呼吁,要将氢能管理逐渐的从危化品中分离出来,纳入到能源体系进行管理,便于氢能应用,明确加氢站等审批流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氢安全技术研究,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规范体系。

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阮伟民告诉记者,现阶段,相比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目前国家对于氢能的支持仅出现于新能源发展等政策中,还没有专门的氢能政策,尚未制定专门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也没有出台能够提振市场预期的发展路线图,上下游产业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氢能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为什么还没有氢能规划政策的出台?阮伟民表示,氢能的标准是由氢标委发布,但是规范规划则是由政府发布。“政府对新兴事物的发展呈较为谨慎的态度,在氢能政策规范上,要多方研究探讨后,才能发布。”

有氢能业内专家认为,氢能的最大问题,是大众都不了解氢。不仅是政府,现在我国居民同样对氢能不了解,现阶段需向群众明确氢是能源载体,它与天然气、燃油是一样的,同为“能源载体”。

标准、规范自相矛盾

现在,广东佛山在政府支持下率先开展了制氢加氢一体站试点,将加氢站内配置制氢装置,随加随制,消除了储运中间环节。但是对大多数城市而言,由于氢气的危化品属性,只能探索小规模制氢,大规模集中制氢仍须布局在化工园区。

阮伟民表示,制氢加氢一体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氢源紧张以及运输费用较高问题,同时GB50516标准已经明确了站内制氢的安全距离,但是由于我国的相关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仍将制氢列为重点监管工艺,氢气的储存列为重点监管的危化品,加氢站内氢气生产属于重大危险源。

“标准认为可以建制氢加氢一体站,规范却将氢气列为‘两重点、一重大’项目,标准和规范自相矛盾,导致各地的制加氢一体站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中。”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企业在发展氢能的过程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该不该建造加氢站,该如何建造加氢站?加氢站在有的地方属于燃气经营许可证,有的城市却又要取得危化品经营许可证,这就让加氢站选址问题十分困难。”

“规范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制氢加氢一体站的发展,更制约了氢能基础设施尤其是加氢站的建设布局。”上述人士认为,“规范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氢能经济的规模化,制约了氢能汽车的市场发展。”

标签: 国家级规范 加氢站 选址问题 规范缺失 氢能经济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