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电子身份识别的安全密钥 - 中国一卡通网
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推广技巧 发布求购 建商铺  发产品  会员体制比较  
 

智能卡:电子身份识别的安全密钥

来源:中国一卡通网  作者:飞利浦半导体业务市场经理 Mic hael Ganzera  发布时间:2007-03-06 22:10:27  字体:[ ]

关键字:智能卡  身份识别  安全  密钥  

摘   要:能卡可提供理想的便携环境,私人和交易数据的安全存储与处理均可在这一环境中执行。安全的智能卡所提供的特性实现了对公司部门内各种电子服务(如电子银行、电子政务和付费电视)安全和方便地使用,这些服务是通过不同渠道提供的。利用现代智能卡提供的更多接口选项,如非接触接口和U SB 接口,为从传统的塑 料智能卡形态向如智能手表、钥匙链及移动电话的其他形态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如今,人们借助身份证、护照、驾驶执照等可以非常容易地鉴定一个人的身份。不过,在虚拟的全球社区里,同样的标准化鉴别机制仍有待开发,很难通过电子方式鉴定人的身份。办公用户、家庭用户及移动用户对各种在线及连接服务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也促进了对小巧、安全的便携电子身份证需求的强劲增长。电子身份证应具有易于使用、易于集成的特点。以安全方式存储及处理个人电子身份内容的智能卡集成电路,是提供这方面解决方案的关键。

智能卡可提供理想的便携环境,私人和交易数据的安全存储与处理均可在这一环境中执行。安全的智能卡所提供的特性实现了对公司部门内各种电子服务(如电子银行、电子政务和付费电视)安全和方便地使用,这些服务是通过不同渠道提供的。利用现代智能卡提供的更多接口选项,如非接触接口和U SB 接口,为从传统的塑
料智能卡形态向如智能手表、钥匙链及移动电话的其他形态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前沿鉴定技术保障安全性

市民最关注的问题是公众网络尤其是因特网内部的网络安全性和保密性。保障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通常需要借助信息安全功能来实现,如认证、鉴别、数据保密及完整性。通常情况下,需要使用加密及数字签名等密码技术,尤其是在开放系统中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或私密信息进行通信时,则必须加密。

如今的前沿鉴定技术已经使保障全球数据交换的安全性成为现实。例如,为了将签证申请的文件审批过程实现电子化, 很重要的一点是,申请人的电子身份必须是明确的,申请人及授权机构都必须受到应用系统的法律约束。通常通过创建一个从终端用户到主机服务所有步骤的安全基础设施来实现上述过程。共用的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 K I ) 的开发工作,包括建立诚信度中心和实施数字签名法律,这也是全球电子鉴定系统的先决条件。

在公共密钥基础设施内,智能卡可方便地在卡上生成密钥,并通过智能卡对数据加密,从而增强了安全性。智能卡的小巧尺寸使之成为方便的便携式密钥存储平台,同时解决了数字证明便携性的问题。例如,基于智能卡的公共密钥基础设施系统(智能卡中存储着数字证明),可用于签名信息和验证数字签名,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成功。在专用领域及公共领域都可看到成功的应用实例。

智能卡将进入电子身份识别系统

在这些网络中,智能卡代替了用户名和密码等软件令牌,来鉴别访问网络的个人身份,但仅仅出示智能卡供智能卡读卡器识别并不能自动获准进入网络。通常,还通过输入一个PIN 代码或利用基于指纹、面部或视网膜的生物鉴定技术鉴定用户的身份。

生物技术可提供安全、方便的鉴别方法,与密码不同的是,它不会丢失或忘记。视网膜扫描被认为是上述技术中的最佳解决方案,不过也可能是最难以大规模实施的方案,因为人们通常不愿意将眼睛对准扫描仪,而情愿将手指放在感应器上。

生物技术要求强大的处理能力来鉴定个人生物式样的独特元素(生物样板),这通常意味着借助所使用的终端来执行计算任务。包含所有相关指纹或视网膜信息的数据组经过计算后,可传送给智能卡,然后,智能卡将之与存储在智能卡上的法定用户参考数据相匹配。

因而,智能卡集成电路必须支持复杂的公共密钥基础设施,以实现抵御各种欺诈的最高保护水平。由于多应用系统卡及生物测定系统日益受到全球青睐,对存储量、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由于近年来智能卡技术的重大进步,,政府和个人可以享受新的服务以及更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今天, 智能卡技术已经普及到SIM卡、银行卡、付费电视付费卡以及公交票务卡。

从2005 年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发放带有安全非接触智能卡的护照,作为一种附加的安全特征。目前,电子护照(e Passp orts ) 的发展得到了半导体厂商芯片解决方案和数据集成系统的支持,它无疑会在未来几年内将安全智能卡集成电路装入其他电子政务身份识别应用中,如居民身份证、驾驶执照等。

多接口卡前景广阔

与对安全性的要求一样,智能卡接口选项也是身份识别应用的关键。以前,高度安全的应用系统只采用传统的接触式智能卡。随着客户开始要求将非接触卡的方便性与接触卡的安全性结合到多应用系统卡上,多接口智能卡的开发工作随即展开。

多接口集成电路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功,用作最终的便携式平台,为用户提供大量的服务。多接口集成电路将非接触与接触接口的优势结合在单一硅片上,用户和服务供应商都可从中受益。用户将受益于非接触接口的便利性,如快速交易时无需将卡插入到读卡器中;供应商也将受益,如受益于非接触读卡器系统简便的系统集成、结实、不易损坏,以及由此带来的低维护成本。

对于像电子护照这样单纯的非接触应用,双/ 三接口智能卡集成电路已被部署在可靠非接触封装中。M IF A RE 系统最初用于这些城市公交自动收费。从2000 年初起,许多中国人开始习惯用R FID 智能卡支付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轮渡费用。中国长城非接触票务系统也采用了 M IF A RE U ltra Lig h t技术。新的电子票务系统与北京已有的一卡通票务系统兼容,也将支持基于 M IF A RE 非接触芯片技术的北京公交公司公交卡。

从市场前景看,安全及隐私是在线鉴定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市场正向着开放系统多应用系统卡的趋势发展,集成电路必须支持复杂的公共密钥基础设施,以获得抵御欺诈的最高保护水平。这就要求强大的加密处理功能。智能卡还将用于便携式客户设备,用来存储用户的数据,并使客户服务实现自动化。因而要求使用多接口,以便随时随地,通过不同存取信道都能存取服务。高安全性和性能、低功耗、标准化操作系统、安全的多应用系统和多接口支持,将是对未来智能卡集成电路的主要要求。

更多

新闻投稿合作邮箱:yktchina-admin@163.com    字体[ ] [收藏] [进入论坛]

推荐文章

论坛热帖